English

经济学家展望2001年的中国经济

2001-02-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尤其是2001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推出的《200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集结了数十位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这里摘录部分学者的观点:

刘国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出现较严重的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还比较小。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第一,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特别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出现,更是多种可以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经过在若干年的积累之后才最终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爆发。第二,从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教训来看,我们在多数情况下,面对的是通货膨胀问题,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经常面对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同时我们目前又处于连续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期,这种特殊的国情、特殊的时期特点,更要求我们切切不可放松对可能出现的较严重的价格上涨问题的警惕性。

李京文:从国际大环境看,2001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较好的。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为中国创造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新机遇。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的趋势得到扭转,经济增长加快,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加上国企改革取得成效,政府宏观调控的经验更加丰富,这些都将对2001年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2001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有的产业和领域受到的冲击将会相当严重,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日益突出。必须抓住国内外有利于发展的机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结构调整,制订积极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树成:我们常讲要抓住机遇。有各种各样的机遇,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是一种具有世纪性意义的大机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我们失去了世界工业革命这一大机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们又失去了世界电气革命这一大机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其影响将超过历史上以往的技术革命。这对正在进行现代代建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新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

洪银兴、陈雯在新近一期《经济研究》上撰文指出:从现代化的角度给城市定位,需要还城市以本来面目,使之成为市场中心。过去以发展小城填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起过历史作用,也留下了削弱城市功能的问题。现阶段的城市化,要由突出人口流动转向功能提升。在城市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由以发展小城镇为特征的城镇化转变为以现代化为内容的城市化:一是增加城市供给,二是推进城镇城市化,强化城市功能,三是推进城市现代化,提市城市质量。

高科技企业要远离“小富即安”

技术创新对于技术落后的中国有着特别重要意义。然而,今天的商业界正弥漫着一种“务实”得近乎急功近利的氛围。以前人们感叹说技术研究与市场脱节,今天的状况则是:只要眼前能赚钱,就根本不做技术开发。有些公司加上了名校的标签就标榜成“高科技”,上市圈钱,这样的公司的确不断地生产“百万富豪”,但总让人有点“已经成年的孩子还在吃母亲的奶”的感觉。王超先生在新年第一期《IT经理世界》上发表题为《致富后的精神》,对此现象发表了评述。王文呼吁中国高科技企业应有一种“大企业家精神”,从根本上远离“小富即安”,而把开创新的事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